时间:2023-04-03 21:42:12 | 浏览:938
似鹿非鹿,似马非马,似牛非牛,似驴非驴。”在《封神演义》中,它是姜子牙的坐骑,“乃众神兽之首”;
“王在灵囿,麋鹿攸伏。”“麋何食兮庭中。”在《诗经》《楚辞》中,它是贵族争养的宠物,其风潮似可与现在养猫、养狗相比。
今时今日,它是洞庭候鸟迁徙之旅中的朋友,也和候鸟一起,成为了生态环境改善的见证者。
它,就是麋鹿。
△3月21日,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正好奇地看向报道团。组图/记者袁召辉
候鸟南来北往,麋鹿重回长江,在大自然里,故事一直在继续。
“麋鹿!三头!右边!”3月21日下午,由潇湘晨报与阿里巴巴公益联合发起的“飞向北极——跟着候鸟去迁徙”活动报道团向湖北出发,第一站为湖北荆州的石首。在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报道团惊喜地见到了洞庭候鸟迁徙之旅中的朋友——麋鹿。
鸟儿从麋鹿身上薅毛来筑巢
柳丝拂在江南岸。一片片旱柳,一带带芦苇,共同织就一道保护区内的天然屏障。
麋鹿的分娩期到了。保护区内,大面积的芦苇和旱柳林为麋鹿产崽、避风提供了必要的隐蔽场所。
车队在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缓缓驶上了保护区的大堤。车上的人左顾右盼,寻找麋鹿的踪迹。
“快看!麋鹿!右边!”坐在前面的两人还在闲聊,后排就有记者发现了麋鹿的踪迹。从他指的方向看去,三只公麋鹿在林木掩映下若隐若现。从高倍望远镜里看去,麋鹿的鹿角毛茸茸的,在偷偷地看向这群陌生人。
△三头公麋鹿,若隐若现。
大伙儿赶紧拿起相机一顿拍摄,但由于距离太远,麋鹿往远处跑开了。来不及遗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往里面再看看,还会再碰到。
惊喜如期而至。车队在大堤上拐了个弯,迎面便遇上了十来头麋鹿在大堤边游荡,大部分是还未完全褪去冬毛的母鹿,它们脚下是盛开的嫩黄色野菜花。
“停车,快停车。”随队专家姚毅迅速下车,却只是以车为掩体,静悄悄地拍着这群湿地精灵。大家都很兴奋,司机都拿出手机拍个不停:“我活了几十年,还是第一次碰到野生麋鹿,还这么近!”
记者拿着望远镜扫视时,这群麋鹿正好奇地看向报道团,一动不动。而一只八哥扑腾着翅膀,落在了麋鹿背上。
“这个季节,八哥会筑巢,它会从麋鹿身上薅毛。”姚毅笑着说,“我在保护区外围的桃林里拍到一只金丝雀,它嘴里叼着的也是麋鹿的毛。”
△麋鹿保护区外围的桃林里拍到一只金丝雀,嘴里叼着的是麋鹿的毛。图/姚毅
候鸟和麋鹿一同见证生态改善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报道团拍到的麋鹿在长江边的江滩上。
这片广阔的苇草沼泽湿地,有机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再加上水汽充足,雨量丰沛,滋生出大量鱼虫和草本植物。长江涨水时节淹没部分江滩,退水时水洼地留下诸多鱼虾,成为鸟类过冬的食物,植物则成了食草类动物天然的食粮。
△浓密的植物为麋鹿织就一道天然的屏障。
由于环境适宜,30年间,石首麋鹿从最初引进的64头发展到2500余头,形成了核心区、江南三合垸、小河杨波坦及湖南洞庭湖4个种群分布区,且全部实现了自然繁衍,恢复了野生习性。有关专家认为,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我国首次成功重建了一个野外绝灭的物种种群,结束了数百年无野生麋鹿种群的历史。而长江石首段两岸湿地(含长江两岸江滩湿地),也成为了鸟类的天堂。近年来,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先后发现了黑鹳、东方白鹳等珍稀濒危鸟类,且数量不断增加。
△广阔的苇草沼泽湿地为麋鹿提供了充足的食粮。
如今,南来北往的候鸟来这里繁衍生息,和麋鹿一起,成为了生态环境改善的见证者。
“到了繁殖季,我们又要忙起来了。”工作人员张玉铭告诉记者,“我在这里工作了12年,也是要耐得住寂寞。”
“我们保护区15.67平方公里的范围里有1500头左右的麋鹿。”另一位工作人员补充道,“去年繁殖季就增加了300头,今年估计也会增长不少。”
张玉铭给记者分享了一张2021年1月7日拍摄的照片,图里是浅滩上的一群麋鹿与飞翔的小天鹅,麋鹿肥壮,贴了不少膘,小天鹅成群,在水里浮游,也有在麋鹿头上翱翔的,画面美不胜收。
△2021年1月7日,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与小天鹅。供图/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车队在驶离保护区时,报道团又遇见了之前遇到的那三头公麋鹿,它们跑到了更开阔的滩地上,又开始呆呆地看着大家。
“这些公麋鹿的角又大又漂亮。你们5月份还可以来这边看看,甚至可以举办一场‘鹿王争霸赛’。”姚毅笑着说。
鹿鸣在耳,飞鸟相伴。麋鹿和鸟儿那来自大自然的呼唤,回响在长江故道水草丰茂的江滩上,回响在洞庭湖周边和江汉平原的青山绿水间,成为大自然里永恒的乐声。
潇湘晨报记者章杨梓昕 摄影记者袁召辉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为进一步做好“蓉漂”人才的关怀工作,提高单身“蓉漂”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5月20号-21号,由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成都市总工会和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综合性大型相亲活动-“遇见·the one in
中新社昆明10月13日电 题:丽江姑娘在马尔代夫:遇见梦想 遇见温暖中新社记者 胡远航13日,看着岛上的居民和游客争相体验学写东巴文,在马尔代夫南阿里环礁丽世度假村工作的丽江姑娘杨芳一时有些恍惚。“没想到能在这儿看见来自家乡的古老文字。”杨
据越南神话传说,越南最早王朝是鸿庞氏。鸿庞氏首位君主禄续,是神农氏的后代,获封为“ 泾阳王”,号“赤鬼国”。越南旅游景点分两个部分,南越北越。北越靠近南宁,北越景点有:河内,下龙湾,占婆岛。南越景点有:岘港,会安,芽庄,大叻,美奈,胡志明。
我想问问你:你爱旅行吗?回答肯定是:当然爱呀我想问问你:有时间去旅行吗?回答肯定是:每年都有年假呀!我想问问你:旅行你有伴吗?回答也许是:有伴但他们没空回答也许是:没有伴我一个人OK,现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我为你们准备了很多好朋友✌在南昌
在最美的时光里,遇见最想遇见的人,这么美好的事情就发生在11月份!刚刚过去的一个周末(11月16-17日),一大群年轻男女,在这个特殊的交友平台上——“我预见·遇见你” —2019长三角青年交友大会,感受了这场别样的交友活动。一组数据显示,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盛锐 通讯员 邵诗冉5月30日,由共青团杭州市委主办的“在杭州·遇见你”初夏季青年文化交友活动在杭州钱唐农园浪漫启幕,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共计200名青年参加活动。文化交友活动上,市青年文联会员、中国好声音知名歌手李凡一
5月22日(本周日),好男好女夏季交友嘉年华——“遇见枇杷遇见你”主题活动将在塘栖古镇热闹开场,本次活动由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镇政府和都市快报联合主办。作为“东道主”,塘栖镇政府派出了一支由妇联牵线搭桥组建公益红娘帮帮团。去年才成立的帮帮团已
似鹿非鹿,似马非马,似牛非牛,似驴非驴。”在《封神演义》中,它是姜子牙的坐骑,“乃众神兽之首”;“王在灵囿,麋鹿攸伏。”“麋何食兮庭中。”在《诗经》《楚辞》中,它是贵族争养的宠物,其风潮似可与现在养猫、养狗相比。今时今日,它是洞庭候鸟迁徙之
八哥鸟是一种非常活泼的动物,性喜结群,食性较广,它能够食用的食物有很多种,野生八哥主要以蝗虫、蚱蜢、金龟子、蛇、毛虫、地老虎、蝇、虱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谷粒、植物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对于想要饲养八哥的主人来说:多种食物喂食尤为重要
会说话的鸟像来都是人类非常感兴趣的,小时候看《还珠格格》等经典古装剧时,里面那些会说话的鸟儿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欢乐,甚至不少朋友因此起念头想饲养一只。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多数擅长学舌的鸟儿都是鹦鹉,但事实上八哥的学舌能力一点不比鹦鹉差,但日常
八哥的模仿能力很强,可以学习简单的人语,还可以模仿其他鸟类的鸣叫,是颇受人们欢迎的笼养鸟,在国内广被笼养。家里不能养八哥是因为八哥抖落的羽毛、羽屑,及鸟的排泄物都可能是过敏原,很容易引起家中空气的污染,而鸟的身上和排泄物都会带有细菌,可能会
家有幼子一周八月有余,正值牙牙学语之际,欲养一八哥学幼子说话,遂养之。非常好奇八哥为什么叫八哥,于是追根溯源整理关于八哥的资料如下: 八哥,学名为鸲鹆,别名有许多,如鹦鸲、寒皋、华华、鸜(鸲)鹆等,八哥是俗名,但这一名称却日渐取代了鸲鹆,即
八哥犬的主人特别喜欢吃榴莲,这天就带回家了两个新鲜的榴莲回家,结果家里的八哥犬居然一直守在两个榴莲边上,榴莲的吃法建议是用微波炉加热~ 这样更销魂~八哥:主人又买了什么东西回来?闻着味道好像.....有点像是那啥啊!嘿嘿,没想到主人那么了解
八哥最低能承受零下10度左右的气温。尽量还是注意保暖,拿到室内。冬季尽量把它们放到避风的地方,以防冻伤。不要将鸟笼长时间的摆放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这样会严重影响八哥鸟的身体健康。八哥适宜的生活温度八哥鸟主要产于中国南方地区,分布于我国南部及